[原创]业绩数据的应用及区别
在企业推进绩效管理或整体业绩管理中,不免需要对各层次的设置绩效指标和指标来源。在具体企业应用时,常发现数据设置不清,不能清晰反应出各层次管理的需要。
在企业数据中,梵斌管理顾问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1、高管和企业家需要是反应企业对发展方向的战略步骤的执行情况、战略设定的经济假设是否发生变化等,其目的主要就是把握企业整体发展的方向;同时高管有时还需要对各部门的具体业绩情况进行了解,以帮助各部门均衡发展;
2、部门主管主要是为了了解各自业绩状况,以便于及时调整策略,获得业绩提升;
3、基础员工关键是为了作业数据的适时数据反应,帮助及时调整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基于这样的数据要求,也就要求业绩系统的数据需要进行层次区分,并反应到各层次人员,帮助其改进业绩;
1、高层人员关键是战略业绩关键因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并由此列出关键业绩指标,据此反应企业战略执行状况。
2、同时对于企业战略设定的关键因素进行适时监控,并据此形成企业风险控制的数据;
3、部门在于对企业关键业绩指标的支撑指标的执行情况和各部门职能工作的执行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PI和CPI指标;
4、各作业层注重作业数据的适时获取,所以关键在于企业内部运转流程的数据体现;
这三层次的人员的数据可以用企业业绩管理软件进行整合,将作业层(ERP为代表的作业数据流)、部门策略执行数据(CRM、OA、HRM等职能管理软件)和企业战略执行数据(业绩管理数据)进行结合,并满从上致下的数据深度搜索和检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