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企业负面管理时间价值的一点说明(负面管理之六)
下面,我们用A表示企业业务中需要关注并且是符合要求的事件集合,用“B”表示不符合要求并且需要处理的事件集合。并记:
1≤i≤n。1≤j≤m。
它们和集记为:W = A∪B 。显然,A⊂W,B⊂ W. 。
根据定义,A∩B= Ø 。(这点也是实施时要确保的!)
用 σ表示集合的样本数(自然数)。
所以,下列是成立的:σ(A))≥0,σ(B) ≥0.
并且,σ(W)≥σ(A),σ(W)≥σ(B)。
说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σ(W)是一个常量。
下面分3种情况来看监管的情况。
1、 没有计算机系统时的监管。
在没有计算机系统时,监管的方式是靠下属汇报或管理者询问。当这个工作的次数等于σ(W)时,监管工作可以覆盖。处理事件的次数是σ(B)。
2、 有计算机系统,但没有实施负面管理时的监管。
在有计算机系统时,监管可以用查询方式来辅助。同样,当这个工作的查询次数等于σ(W)时,监管工作可以覆盖。也即,人机对话的次数等于σ(W),才能覆盖。处理事件的次数是σ(B)。
3、 有计算机系统,并且已经实施负面管理时的监管。
在有计算机系统并且已经实施负面管理时,查询次数是0(零),(如果算上打开工作界面或刷新动作,那么人机对话的次数等于1),处理事件的次数是σ(B)。
我们来比较一下2和3两种情况。
在“发现问题”的效率上,第3种情况比第2种情况提高多少?
第2种效率:σ(B)÷σ(W)
第3种效率:1
所以,第3种情况比第2种情况提高:
[1-σ(B)÷σ(W)] ÷[σ(B)÷σ(W)]=σ(W)÷σ(B)—1
我们进一步还可以看到,管理者花在A的查询时间是无效劳动。即:管理者查询次数为σ(A)是不做“功”的。日常里,它被“认真踏实、细心负责”等形容词用在了一个相关者身上。但它更是浪费时间的!
我们来计算一下,第2种情况时,它的无效劳动占有效劳动的比例:
σ(A)÷σ(B)= [σ(W)—σ(B) ] ÷σ(B)=σ(W)÷σ(B)—1
它和“第3种情况比第2种情况提高”的数值是相同的。也即在考虑查询时,第3种情况没有无效劳动。
同时,随着正面事件增多而负面事件减少时,σ(W)÷σ(B)的值会很大。所以,此时,管理者的精力浪费是惊人的。
理论上看,当常量÷无穷小时,即:σ(W)÷σ(B)中的σ(B)趋于0时,σ(W)÷σ(B)就趋于∞ 。也即:此时是查询会被当事人理解为“失去意义”!
可以说,管理越是规范的企业,管理者花在问题查询上的无效劳动会更多。
所以,在没有可靠工具时,这种让人麻木的工作,会使得企业监管很难坚持下去!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中小企业信息化
评论
发布者 大特南克斯
2015/3/25 11:25:26